各有关单位:

根据《闵行区以“大零号湾”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为引领 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》(闵府规发〔2024〕2号)的文件精神,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完善行业企业出题机制,优化科技攻关组织模式,持续推进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5年度闵行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
一、组织方式

项目组织按照“揭榜挂帅”方式实施,由区科委向社会发榜公布,征集揭榜方,并对揭榜项目组织评审。择优确定的揭榜方应按时完成科研攻关任务,经费管理和使用应开展专项资金审计。

二、揭榜条件

1、本批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(详见附件1),面向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,对揭榜方不设行业门槛限制,所申报项目的知识产权明晰,归属或技术来源正当合法,不存在知识产权失信违法行为,且具有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能力。

2、揭榜单位和参与人员应遵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,需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,揭榜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,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,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申请材料。

三、揭榜流程

1、本次榜单张榜公告时间为2025年1月15日(2月19日周三

2、揭榜单位填写《闵行区“揭榜挂帅”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2),书面材料打印并加盖公章后,送至闵行区剑川路940号F幢420室,电子版材料及汇报PPT同步发送邮件至luyah@shmh.gov.cn。书面材料采用A4纸双面打印,一式份,须签字盖章齐全使用普通纸质材料作封面,不采用胶圈、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。电子版材料需确保与书面材料内容一致。材料受理日期为2025年2月14日至2月21日(早9点至晚16点)

3、本批“揭榜挂帅”项目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后续开展受理、评审等工作,通过会议评审方式对揭榜项目进行择优遴选。评审事宜,另行通知。

四、联系方式

科委联系人:陆亚卉 54176001 

第三方机构联系人李伟 61609878

 

附件:

1. 2025年度闵行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

2.闵行区“揭榜挂帅”项目申报书


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

2025年1月15 


附件 1

2025 年度闵行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 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


一、基于液控移动机器人的智能打磨关键技术研究

  )研究目标

面向重工行业大型工件智能打磨需求 ,研究自编程智能 打磨 、打磨路径规划、多信息磨抛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 ,研 制基于液控移动机器人的智能打磨系统 ,实现打磨路径自主 规划  自主打磨数字孪生快速自动编程 、多信息打磨质量预 测控制等功能 ,具备重工行业地摊式作业大型构件的移动机 器人自动化自主打磨和批量化应用能力。

  )技术指标

1 ) 自动编程智能软件系统: 具备智能打磨工艺库 、路 径自主规划  自动避障、快速自动编程等模块  自动编程自 主打磨效率(现场编程时间 15 分钟以内  是现有示教再 现机器人编程效率的3 倍以上;

2) 多信息磨抛质量检测系统: 视觉传感器 、力控触感  器、声音传感器等,实现对打磨除去率、磨料磨损寿命预测, 预测准确率均≥90%。

  )交付物

1 )机器人自动编程智能打磨软件系统(含打磨数字孪   1 套,具备智能打磨工艺库、路径自主规划、 自动避障、 快速自动编程等模块;

2)基于多传感信息的机器人智能磨抛质量监控系统软件

1 套  实现对打磨除去率、磨料磨损寿命的监-测-控;

3) 申请发明专利 3 项 、软件著作权 2 项  知识产权归 需求方和揭榜方共同所有。

  )完成时间: 不晚于 2026 年 12 

  )项  总投入: 不超过 500 万元

 芯片先进封装激光植球新技术及装备

  )研究目标

面向芯粒级三维异构集成金属微球柔性高效制备需求  开发新型的无喷嘴激光植球工艺 ,研究金属微球阵列激光驱  动微滴高稳定性沉积、高精度对准、高效率排布等关键技术, 研制新型无喷嘴激光植球样机。

  )技术指标

1 )金属微球直径 40μm~100 μ m 范围精确可调 ,尺寸 偏差在10%以内 ;微球材料包括纯铜 、锡银铜、金锡合金等 至少3 种以上;

2)植球幅面达 8 英寸以上 ,摆放精度<  ±5 μ m ,植球 效率>1000 个/秒。

  )交付物

1 )性能达到上述技术指标的新型激光植球装备样机 1 台;

2)新型激光植球装备样机性能的第三方测试报告 1 份;

3) 申请发明专利 3 项  知识产权归需求方所有。

  )完成时间: 不晚于 2026 年 12 

  )项  总投入: 不超过 1000 万元

 、分子泵超高速轴承

  )研究目标

面向分子泵在超高真空环境中的长期可靠运行需求 ,研 究分子泵用超高速轴承材料选型 、轴承本体设计、润滑及生 产工艺等关键技术 ,研制两类分子泵用超高速轴承  满足超 高速 、高精度、长寿命等设计要求  降低运维成本 ,助力我 国高端仪器加速崛起。

  )技术指标

1 )轴承 1

a) 轴承形式: 深沟球  陶瓷球;

b) 润滑方式: 脂润滑;

c) 尺寸: φ5mm × φ18.3mm ×8.5mm;

d) 精度等级: P4 等级(参照 GB/T307.1-2005《滚动轴   向心轴承 公差》 );

e)  转速 72000rpm;

f)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(MTBF): 1500h

2) 轴承 2

a) 轴承形式: 深沟球  陶瓷球;

b) 润滑方式: 油润滑;

c) 尺寸: φ3mm × φ10mm ×4mm;

d) 精度等级: P4 等级(参照 GB/T307.1-2005《滚动轴   向心轴承 公差》 );

e)  转速 90000rpm;

f)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(MTBF): 1500h。

  )交付物

1 )满足上述指标要求的轴承 1、轴承 2 样品各一套;

2)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测试机构出具的轴承 1、轴承 2  测试报告;

3)安装测试报告 1 份。

  )完成时间: 不晚于 2026 年 9 

  )项  总投入: 不超过 180 万元

 、高精度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制造工艺及技术

  )研究目标

面向环境监测、食品安全、药物分析等领域质谱分析检 测需求 ,研究高精度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加工制造工艺和技  ,研制用于单四极质谱仪和串级质谱仪的高精度四极杆质 量分析器 ,形成批量生产能力  实现高端质谱仪器关键零部 件的国产替代。

  )技术指标

1 )质量分析器 1

a) 质量范围: 2-1050  amu;

b) 分辨率:<1amu;

c) 质量轴稳定性: ±0.1amu/24h;

d) 真空度: ≤1 ×10-5torr;

e) 真空腔材料: 6061 锻铝;

f) 真空腔外型尺寸: 410mm × 126mm ×110mm;

g)  四极杆材料: 纯钼;

h) 极杆单杆长度:195±0.02mm、直径:10.200±0.001mm、 圆柱度: ≤0.003mm;

i)   1 和杆 3 平行度:≤0.005mm、 2 和杆 4 平行度: ≤0.005mm。

2)质量分析器 2

a) 质量范围: 2-100  amu;

b) 分辨率:<1amu;

c) 质量轴稳定性: ±0.1amu/24h;

d) 真空度: ≤1 ×10-5torr;

e) 真空腔材料: 6061 锻铝;

f) 真空腔外型尺寸: 95mm ×95mm ×60mm;

g)  四极杆材料: 纯钼;

h) 极杆单杆长度:114.3±0.02mm、直径:6.300±0.001mm、 圆柱度: ≤0.003mm;

i)   1 和杆 3 平行度:≤0.005mm、 2 和杆 4 平行度: ≤0.005mm。

  )交付物

1 )质量分析器 1 和质量分析器 2 各 10 套;

2) 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工艺文件各 1 套;

3)具备测试资质的第三方测试机构出具的质量分析器 1 和质量分析器 2 的测试报告;

4) 申请专利 1 项  知识产权归需求方所有;

5)承诺验收通过后3 年内  具备年产≥20 套的生产能 力。

  )完成时间: 不晚于 2026 年 12 

  )项  总投入: 不超过 500 万元

 、超大尺寸 2.5D 封装技术开发

  )研究目标

面向超大尺寸(3x-reticle2.5D 封装需求  研究硅中 介层设计、基板材料、封装工艺等关键技术  解决多晶粒对 准、高应力、大翘曲及各种可靠性问题  支撑国内先进设计 企业以高性能产品参与全球竞争。

  )技术指标

1 )硅中介层面积>2400 平方毫米 ,基板尺寸>72 毫米 *72 毫米 ,基板层数>14 层;

2)微凸点(Micro bump) 间距≥45 微米 ,数量>25   凸块(C4 bump)间距≥150 微米,数量>5 万;晶粒(chiplet) 数量>8 颗  晶粒间距可接受的最小间距为70 微米;

3)封装完成后的芯片翘曲度<350 微米;

  )交付物

1 )超大尺寸 2.5D 封装芯片  封装芯片满足上述技术指  ,且芯片交付数量不少于 1000 颗;

2) 所交付封装芯片满足上述技术指标的第三方测试报 1份;

3)承诺项目完成后不少于 300 片晶圆/月的产能供应。

  )完成时间: 不晚于 2026 年 12 

  )项  总投入: 不超过 975 万元

六、面向大尺寸平板式卫星整星的快速总装集成及测试(AIT)

研究

  )研究目标

面向堆叠式平板卫星批量化生产的快速总装集成及测 试(AIT)需求,开展堆叠式平板卫星一体化 AIT 关键技术研  ,研制可应用于堆叠式平板卫星规模化快速研制的一体化 总装测试集成工艺装备 ,形成适配堆叠式平板卫星规模化批 量生产的工艺研制方案。

  )技术指标

1 )高敏捷卫星总装测试集成装备

a) 总装测试集成装备具备整星位姿转换、停放转运、精度调 整等多种功能,位姿转换速度≤0.2 °/s,姿态调节精度≤ 10″  卫星起吊次数减少 30%;

b) 确保卫星 AIT 全过程星体结构精度稳定,星箭分离面组合 平面度≤0.3mm 、载荷安装面平面度≤0.3mm;

c) 装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,可应用于不少于三种不同构型的 卫星规模化生产;

2) 卫星可展式总装平台

a) 卫星具备平展状态下测试,跨舱段产品重复拆装率<10%, 总装效率提高 50%;

b) 装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,可应用于不少于三种不同构型的

卫星规模化生产;

3) 柔性太阳阵微重力卸载系统

a) 柔性帆板卸载率≥99% ,展开同步率≤1s。

  )交付物

1 )一套高敏捷卫星总装测试集成装备;

2) 一套卫星可展式总装平台;

3) 一套柔性太阳阵微重力卸载系统;

4)关键技术研究报告;

5) 申请专利 2 项;

6)发表论文 2 篇。

  )完成时间: 不晚于 2026 年 12 

  )项  总投入: 不超过 1000 万元

 、高性能Type-C 接 口 PD 协议控制器芯片技术开发

  )研究目标

面向高性能Type-C 接 口 PD 协议控制芯片的巨大需求, 设计开发国内首创架构的支持 USB Type-C PD3.2 协 、兼容 UFCS/SCP/QC/BC1.2 快充协议的 PD 控制器芯片及对应固件和 软件产品方案 ,支持音视频和存储数据快速传输 ,兼容支持 主流CPU 平台及操作系统的应用。

  )技术指标

1 )协议支持:支持 USB PD3.2 协议规范、支持 USB Type-C Cable and connector spec R2.3 协议规范、遵照 TCPCI   V1.3 标准寄存器模式、支持 SCP、SSCP,UFCS,BC1.2(包括 Apple Mode

& Samsung Mode)充电协议、UFCS-遵 TTAD 083-2024(TCCSA 393-2024 )移动 终端融合 快速充电技 术要求 SCP-终端 SCP(Smart Charge Protocol)-D 型快速充电协议规范 V2.0、USB PD PPS 协议支持;

2)性能规格:可通过 USB-IF 协会 CTS 最新规范认证;

3)耐压要求:VBUS 插入检测(10bit 100kbps SAR ADC), 最高支持 PD3.2 EPR 28V 应用,VBUS/CC/SBU 端 口  DC 耐压>32V、 D+/D-端 口 DC 耐压>6V;

4) 湿度检测: 内置硬件级湿度检测功能  支持对常见 液体(如海水、唾液  自来水、饮料 、生理盐水) 引发短路 的检测;

5)硬件安全: 支持多端口逻辑互锁  避免硬件上双端 口供电场景下的电源短路。

6) 软件安全: 内置加密模块  支持对客户端自定义加 密算法的快速响应;

7)兼容性: PD3.2DRP/DFP/UFP支持PDFRS功能支持、Dead  Battery  工  Rp(56K)  Type  AtoType-C线缆检测、支持 VBUSonly线缆检测(无 CCPin);

8)通讯接 口: I2C Slave 100KHz/400KHz/1MHz 工作速率 支持  不小于 2 个地址选择  I2C  1.2V/1.8V/3.3V  IO 持;

9)功能集成:USB2.0 Mux 集成,BW>800MHz@-3dB、USB2.0  Mux Ron<6Ω ,  Crosstalk<-26dB@250Mhz、SBU 极性切换 Mux, BW>720MHz@-3dB;

10)保护要求:Vconn OCP>500mA、CC OVP 阈值 6V Typ.,

SBU OVP 保护阈值  4.5V  Typ.。

  )交付物

1 )满足上述技术指标的PD 控制器芯片全套设计资料, 包括电路图 、版图布局、GDS 文件等;

2)可实现对应功能的固件及应用软件驱动;

3) 发明专利 、实用新型专利 、集成电路版图登记等知 识产权不低于2 项  知识产权归需求方所有;

4)该款芯片及配套固件 、软件的全套设计方案 、设计 仿真报告、验证方案等技术文档。

  )完成时间: 不晚于 2026 年 5 

  )项  总投入: 不超过 631 万元

 、航天器激光通信地面测试技术研究

  )研究目标

面向激光组网航天器激光通信地面测试验证需求 ,研究  航天器激光通信地面测试关键技术、测试方法和测试相关指  标体系 ,研制一套激光通信地面测试验证系统  实现航天器  激光通信地面有线、无线状态下的激光通信接 口、信道性能、 空间光指标等功能 、性能指标测试验证 ,确保航天器在轨激  光通信功能稳定可靠 ,有效支撑我国航天器在轨健康稳定运  行。

  )技术指标

1 )激光调制解调设备


 光学测试要求:

a)    收发路数: 同时接收 2 路、发射 2 路;

b) 光波长:1540nm~1565nm( 收发各一波长 ,收发波 长可以互换  光信号生成装置模块化设计  易于更换波长)

c) 输出激光调制信号波长准确性: ±200MHz;

d) 输出激光调制信号线宽: ≤5KHz;

e) 信号光发射功率: 不低于-5dBm;

f) 信号输出光功率精度: ±0.5dB

g) 发射动态范围:结合可调光衰减器 0.8~70dB 调节范  ,保障上行功率覆盖-70~-10dBm 输出范围;

h) 上行可调光衰减器最大平均耐受功率≥0.5W; 上下 行两通道中信号物理隔离;

i) 接收动态范围:结合可调光衰减器 0.8~50dB 调节范 围输出范围;

j) 下行可调光衰减器最大平均耐受功率≥2W; 上下行 两通道中信号物理隔离;

k) 符号率: 与信息率匹配  支持调档 ,具备可扩展适 应非典型值能力;

l) 在误码率不大于 1e-7 条件下  最小信号光接收功  率( BPSK    LDPC7/8):-63dBm@104Mbps、-60dBm@209Mbps、 -57dBm@419Mbps 、 -55dBm@1048Mbps 、 -50dBm@2097Mbps    :速率有小数值)。


 通信测试要求:

a) 支持通信体制: 支持常见的非相干与相干体制;

n相干: BPSK、QPSK

n具备快速扩展 IM/DD、OOK 等非相干体制能力

b) 收发路数: 同时接收 2 路、发射 2 路;

c)    激光收发信息速率:

n100M~2Gbps(BPSK) 100M~4Gbps(QPSK)

n速率可分档切换  并具备扩展能力

d) 编码方式:LDPC 编码(7/8、1/2)、RS 编码( 255,223);

e) 速率符合要求:

n编码方式 LDPC (7/8): 传输速率为 104 × n Mbps(注: 速率有小数值)

n编码方式 RS(255,223): 传输速率为 125 × n  Mb/s

n n 取值范围覆盖 1  20 的整数( n 具备扩展能力), 可收发双向分别设置,具备可扩展适应非典型值能力

f) 具备数据加解扰功能  加解扰多项式可设;

g) 载波捕获范围:   ±6GHz;

h) 载波多普勒范围:  ≥ ±6GHz;

i) 接收平均误码率(译码后 ): 优于 1e-7

j) 链路建立时间(接收信号锁定时间 ): ≤60s;

k) 具备接收误码实时测量功能;

l) 具备载波频率偏移 、码速率偏移、载波电平 、输入 信号信噪比测量能力;

m)   具备星座图显示与统计能力;

n) 具有内、外时钟两种工作状态;

o) 具备参考信号输出功能;

p) 可接收 IRIG-B(DC)码的输入 ,可接收导航射频信

  解算时间码;

q) 具备 IRIG-B(DC)码发送功能;

r) 具备 1PPS 接收与发送功能 ,模式可设置;

s) 可通过光纤自环回的方式对地检系统调制、接收等 设备状态进行自检  对系统零值进行标校;

t)存储盘不小于 5TB;

u)具备不少于两路万兆光纤接 口;

v)具备收发激光信号测距和测时差性能测试能力;

n距离模拟范围: ≤100km~80000km

n距离模拟变化范围: ≤ ±9km/s

n星间测量频度: 1 次/s 或 2 /s

n测距数据有效率: ≥99%

2) 小型简易平行光管(含三轴转台和支撑平台)

a)    光波长覆盖 1500nm~1600nm;

b) 口径: ≥100mm;

c)    发射椭圆度: ≥95%;

d) 发射接收隔离度: ≥100dB;

e) 发射视场: ≥50urad±10%@单模;

f)    对外接 口: FC/APC;

g) 三轴转台高度 100mm~300mm 可调节 ,调整精度优  10um;

h) 配置支撑平台高度 1m~5m 可调节。

  )交付物

1 )激光通信地面测试与验证系统( 一套激光调制解调

设备 、一套小型简易平行光管及其三轴转台与支撑平台)

2)激光通信地面测试与验证系统相关技术文档。

  )完成时间: 不晚于 2026 年 6 

  )项  总投入: 不超过 550 万元